2007年,全區人民在區委、區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,緊密圍繞“全力當好排頭兵,加速實現新跨越”的發展目標,團結奮斗、積極進取,促使全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,社會和諧穩定,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。在全市公布的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,我區一舉奪下“六個總量第一”和“七個增速第一”的近年最好成績,全市經濟發展排頭兵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,圓滿完成了區委、區政府年初確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。
一、綜 合
國民經濟快速發展,經濟總量不斷擴大,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速位居全市首位,并創下建區以來歷史新高,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初步核算,2007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(區轄部分,下同)134.41億元,同比增長45.6%,增幅居全市首位。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.03億元,同比增長7.3%;第二產業增加值94.08億元,同比增長62.9%,其中工業增加值87.1億元,同比增長64.3%;第三產業增加值29.29億元,同比增長22.5%,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增長8.4%,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8.2%,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6.2%,金融業增長26.8%,房地產業增長33.8%,其他服務業增長30.7%。三次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,由上年的11.1:62.2:26.7發展為8.2:70.0:21.8,第二產業對我區經濟增長的主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,對GDP貢獻率比去年提高2.4個百分點,達到84.7%,其中工業為78.9%,對GDP的貢獻率比去年提高1.2個百分點,拉動全區生產總值增長了16.4個百分點。
市場物價較為穩定。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.6%,比上年上漲3.6%,總體上維持在“高增長,低通漲”的良好經濟環境。其中食品消費價格逐步平穩,全年上漲8%,居住類價格上漲4.1%,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下降1.2%,交通和通訊下降0.7%;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3.1%;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5.7%。
就業環境改善,從業人員大幅增加。隨著“珠三角”產業轉移,大量企業落戶我區,推動我區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,也為我區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,大大緩解了我區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。據統計,2007年我區城鎮居民登記的失業人口為3349人,失業率僅為3%,處于較低水平,就業較為充分。全年勞動就業人口達到32.95萬人,同比增加2.4萬人,增長7.9%。其中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9.67萬人,減少近1.8萬人;制造業從業人員11.51萬人,同比增加2.31萬人;批發、零售從業人員4.02萬人,同比增加0.43萬人;住宿餐飲業從業人員1.15萬人;同比增加0.25萬人;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從業人員2.32萬人,同比增加0.86萬人。
二 、農林牧漁業
農林牧漁業生產取得較大提升,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。全區各級政府非常重視農業生產,特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,有效地化解了“三農”問題中不利因素的影響,農業生產穩中有升,保持適度增長。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.41億元,同比增長6.5%。其中農業產值6.39億元,同比下降2.2%;林業產值0.56億元,同比增長6.4%;牧業產值7.37億元,同比增長14.4%;漁業產值1.43億元,同比增長14.1%;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.66億元,同比增長6.2%。畜牧和水產業產值達到8.79億元,占總產值的比重為53.6%。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41.76萬畝,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6.9萬畝,下降0.4%。全年糧食總產量7.09萬噸,同比下降7.2%;蔬菜總產量15.93萬噸,同比下降1.4%。
三、工業和建筑業
2007年清城區工業總產值突破400億元,達到476.5億元,同比增長1.02倍。其中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快速發展到188家,比去年底增加了67家。累計完成產值452.43億元,同比增長了1.23倍,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。其中重工業產值379.15 億元,同比增長1.42倍,輕工業產值73.28億元,同比增長61.8%。實現產品銷售產值438.86億元,同比增長1.3倍。企業總體效益明顯轉好,全年實現利潤總額3.45億元,同比增長31.7%,上繳利稅總額9.74億元,同比增長56.8%。主要產品中,生產服裝2380萬件,同比增長35.3%;人造纖維板25.6萬立方米,同比增長10.1%;水泥8.74萬噸,同比增長0.7%;陶瓷地磚9475萬立方米,同比增長77.5%;鋁材43.65萬噸,同比增長2.82倍;電力電纜6.79萬千米,同比下降4.2%;收錄放音組合機等電子產品1218萬臺,同比增長7.5%。電線電纜、陶瓷建材、電子等支柱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。
四、 固定資產投資
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,投資完成額和增長速度繼續位居全市之首。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8.5億元,同比增長77.2%,含省市直投資161.39億元,同比增長76.1%。投資總量仍居全市之首,所占比重達33.1%。各種類型投資均有不同程度增長,其中基本建設完成14.94億元,同比增長41.8%;更新改造投資完成7.2億元,同比增長2.93倍;其他投資完成91.59億元,同比增長86%,其中農村私人投資完成3.2億元,同比增長28.2%;城鎮私人投資完成1.61億元,同比增長20.5%;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4.76億元,同比增長56.5%。
房屋銷售也非?;钴S,全年完成房屋竣工面積73.84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23.3%,其中住宅61.33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15.1%;商品房銷售面積103.34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1.05倍,其中住宅99.5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1.12倍;商品房銷售金額40.78億元,同比增長1.13倍,其中住宅38.5億元,同比增長1.05倍。
五、 國內貿易
國內市場貿易成交活躍,物流暢旺。全區共有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、住宿餐飲業企業36家,其中批發零售貿易企業18家,住宿餐飲業企業18家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.82億元,同比增長24.8%,總量和增速在全市8個縣、市、區中居第一位,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31.9%。一批新增限額以上的企業,如國美電器、正利車行、皇朝大酒店、以及君豪酒店等,成為我區社會消費品市場新的增長點。
六、 對外經濟貿易
2007年,全區新批“三資”企業30家,增資企業18家(次),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0735萬美元,同比增長68.9%,“三資”企業總產值達3.25億美元,同比增長1.2%,全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(海關口徑)2.33億美元,同比增長24.6%。
七、財政和金融業
財政收入快速增長。全年財政總收入7.97億元,比上年增收2.29億元,增長40.3%。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0007萬元,比上年增收13420萬元,增長50.5%。財政總支出79165萬元,比上年增支24839萬元,增長45.7%。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支出72793萬元,比上年增支20470萬元,增長39.1%。
金融形勢穩定。全區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3.87億元(存貸款余額為本幣,下同),比上年末增長23.9%,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8.63萬元,比上年末增長22.9%。各項貸款余額47.44億元,比年初增長28.5%。
八、旅 游
借市委、市政府大力打造優秀旅游城市之機,我區的旅游業得到了迅速發展。全年共接待游客420萬人次,旅游營業收入16.2億元,分別比上年增長13.5%和16%。旅游景點不斷增多,旅游設施、服務不斷完善,使我區旅游業越加紅火。黃騰峽漂流、廣州后花園、白廟漁村等已成為我區遠近聞名的旅游熱點,新開發的牛魚嘴生態旅游風景區,服務設施逐步完善,吸引不少游客前來休閑度假,成為我區旅游業的新亮點,并帶動其他行業一起發展。
九、教育和科學技術
2007年,我區繼續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,教育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。全區各類學校(含幼兒園)共有183所,同比減少11所。其中職業中學1所,普通高中3所,普通初中21所,小學75所,幼兒園83所。全區共有在校學生145288人,同比增加36791人。其中職業中學在校學生4962人,普通高中在校學生8412人,普通初中在校學生35328人,小學在校學生55268人,幼兒園在園幼兒19343人。共有專任教師5252人,其中職業中學專任教師170人,普通高中專任教師553人,普通初中專任教師1480人,幼兒園專任教師846人。
十、衛生、社會保障和福利業
衛生事業穩步發展,醫療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。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 59個,其中綜合醫院1所,衛生院6所。醫院、衛生院擁有床位431張。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764人,其中執業醫師203人,執業助理醫師132人,注冊護士276人。
社會保障和福利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,年末全區參加醫療保險人數15672人,同比增加700人;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3401人,同比增加1139人;失業保險人數10986人,同比增加70人。全區現有福利收養機構9間,床位410張。
十一、 人口和人民生活
人口自然增長率有所上升。全區年末戶籍總人口554874人,比上年末增加4672人,其中男性285057人,女性269817人,男女性別比為105.6:100,比上年上升了0.2個百分點。全年人口出生率11.62‰,同比上升0.85個千分點;死亡率5.67‰,同比上升0.55個千分點;人口自然增長率5.96‰,同比上升0.3個千分點。
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。全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7元,同比增 12.6%;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1909元,同比增長17.6%;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394元,同比增長11.3%。
注:1. 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。
2. 國內生產總值、各產業增加值、工農業總產值的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。
3. 各項指標對比均使用可比口徑。